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春节乡村生态见闻与思考 3uyet1dv

[复制链接]

1307

主题

0

好友

4245

积分
级别
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1:4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老家吉安县永和镇古属庐陵,宋时永和窑誉名天下,如今是革命老区。永和曾是宋相周必大和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的故里。永和镇东临赣江,西接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永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中国的革命星火,曾经在此燎原。时至今日,这里不乏直达村口的硬化路面,但也存在村庄“空心化”的落寞;现在看似山青水秀的家园,却也落得触目惊心的污染;现在尚存淳朴的民风,却也脱离不了物欲侵袭下的陈规陋俗。老家吉安县永和镇是当今中国乡村一幅色彩斑斓的现实图景。   

  今年春节,我走亲访友,共话乡谊。还特地逛了逛昔日劳作的田野和儿时嬉戏的娱乐场地与戏水各个地方。所见所闻让我触目惊心。故乡的变化超乎我的想象,乡村生态的破坏令人堪忧。《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时时萦绕我心。先前,我曾读到的诸多的“返乡日记”之类的文章,描绘乡村凋敝的凄凉景象,读到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这类纪实文学作品,对中国乡村的剧变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然而当自己逢回故乡,直面家乡的全非面目时,心头自然涌起巨大的悲凉。不说存在礼俗秩序崩塌、拜金之风日盛、暴戾之气横行、乡村教育凋敝等现象,仅从乡村生态的现状况竟超乎想象。   

  一、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中,乡村生态环境已近恶化,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多元化,农村各种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和科学应用。诸多因素导致自然环境的污染,早该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这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了新的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1、环境的恶化。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应用,规模化养殖、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等实施项目,加上农村自身废弃物、废旧电子产品等随意丢弃,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现象严重,且这种污染修复周期长,危害大,面积不断扩大,后果不可逆转。   

  2、山林的杂乱。过去是集体经营山林,满山的松树、翠竹根连,栗子成季、茶子连片,山花烂漫,山野无不透尽春风的味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山野是儿时的乐园。由于养家糊口,加上家家养牛养猪,为维持生计需要,人们业余经常上山劈草斫茅耙茅,用劈山的功夫保持了山林青秀而叶荞清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划分自留山后,山林分属个体经营,由于缺乏自觉管理,加上个体经营人力财力不足,导致山林荒芜,杂草荆棘丛生,进山困难,野兽作乱,山下经济作物经常遭到损毁。   

  3、土地的荒芜。踏进田如何肯定自己是否是患了白斑病野,山坡下的土地资源不但没有尽情开垦利用,反而由于个体经营人力财力不足,加上野兽频繁作乱损毁经济作物而被迫放弃耕种。即使村庄附近良田,也是满目荒凉,牛羊放牧,鸡鸭闲游。牛耕机耕道路长年失修,无力整理。再也难见儿时春节元宵期间,一丘丘、一片片怒放的油菜花开四野亮丽的风景。   

  4、灌沟的摧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修建和管理的灌沟忆当年是井然有条,水库和鱼塘星罗棋布,清晰可见,鱼水欢笑,人饮清甜。如今水库长年失修,鱼塘和灌沟不会象以前得了白癜风怎样护理集体照常清理,这些自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鱼塘水道,十有八九遭到堙没。有的被所谓搞经济开发或盖新房掩埋,有的被长年的淤泥充满,有的被个体经营填埋,再不见当年大搞农田水利的光景,也不见一块干净的鱼塘和清晰的灌沟,呈现满目疮痍的场景。   

  二、乡村生态环境的问题分析   

  春节离我们渐行渐远,心中的故乡依然难以割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今日农村的问题,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之路上的必经关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种种喜与忧、笑与泪背后,农村正进行着产业的重建、环境的重塑、心灵的重构,回答着“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时代课题,乡土中国正不可阻挡地迈向现代中国。   

  水土山林是农业的基础命脉,以前是集体维护,现在主要是个体经济,公共设施和资源水土山林无能光顾。从走访的永和、凤凰、梅塘和敦厚几个城乡的农村情况来看,大多村庄的村民对当地农业、生态建设、水利状况不甚过问。从目前看来,水土山林缺乏完备的基础资料。比如,水利设施,留下的水源灌溉还是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老底,现有的因长期失修破烂不堪,缺乏水利与农业历史发展资料。   

  人是创造乡村繁荣的根本动力。没有了春风化雨的集体农耕基础和人文教育,乡村的历史文脉白癜风病的诊断方法有哪几种几近中断,前面提到的礼俗秩序崩塌、拜金之风日盛、暴戾之气横行等等乱象,可能都因以人为本的教育极度缺失有着关联。如何拯救价值畸形的乡村,可能从长远来看,还要依靠乡土教育、人才、文化和农业科学技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集体农耕文化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之功,不在当下,而在未来。然而如何拯救日渐凋敝的乡村气息呢?除了需要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外,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下乡探寻科学种田的真理,同时尊重乡村社会的多元价值理念共识,而不是仅仅尊重金钱与权力。虽然这种共识的形成,要走的路可能漫长,还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   

  诚然,乡村里的旧貌换了新颜,住行条件确实有了大变样,村间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乡民们靠外出打工或搞副业赚钱盖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村庄的近几十年的变化可能大于过去几个世纪,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乡村创造的成就。然而,在物质日渐丰盈的背后,却掩盖不住村民们精神世界的集体迷失,当追求金钱与物质成白癜风患者平常防护有作用吗为社会核心驱动力之时,乡村社会的攀比之风、铺张浪费现象日益严重,价值观的扭曲程度却很令人担忧。   

  也许乡村物质条件的迅速改善并未给村民们带来太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参照群体”理论,群体的幸福感取决于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当这些物质攀比愈演愈烈之时,原来农耕时代财富相对均匀的稳定感和满足感就彻底消失了,年复一年的打工赚钱成了无奈的选择,仿佛金钱成了维系个体存在价值的唯一原动力。好在朴实农民的心坎里,农耕文明安土重迁的习性,使得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心向着故土,盼望着和亲人的团聚。虽然短暂的团聚之时,可能连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了,但是,如果连亲戚也不走动了,亲情便散了。幸好传统的春节还是为日益原子化的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惠州夜网论坛 (www.0752snyw.com)  版权所有
官方QQ:2030314199  邮箱:2030314199@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