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F2p0fffp3 发表于 2017-12-31 18:46:35

毕永刚的绿色追求_0

毕永刚的绿色追求
东掌村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那天,太阳掉在西墙外的树梢上时,小院里方才有些凉意。但暑气未散,酷热依旧,我和同事坐在藤椅上聊天,手中依然不停地摇着蒲扇。毕永刚赶来时,门洞里先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小型水冷机,接着就现出一张黑红的有着剑眉杏眼的国字脸。
他目光犀利,犹如两把锥子,能够一眼看穿人的心底。宽阔而饱满的额头,凸显着他的过人才智——42岁的他,早已不是当年东掌村里的放牛娃,而是一个有着EMBA硕士学位和诸多荣誉,先后担任过一任矿长、四任村委会主任和五任党支部书记,并被评为第七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
此时的他,额头上挂满细密的汗珠,后背也洇湿了一大片汗渍。一进院,他就谦逊地解释说:“不好意思,路上堵车。刚刚从301医院赶过来,我岳母在那儿做手术。”说罢,憨憨地咧嘴一笑,带出一股农民的淳朴。
东掌村属于山西省长治县南宋乡,毕永刚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乡亲们一论起孝道来,少不了把毕永刚当榜样挂在嘴边,夸他甭管工作多忙,家里的4位老人都是有叫必到,有求必应。
他本人却少言寡语,一向低调,凡事都是先做后说,说也是让别人去说。他看重的不是个人活得有多精彩,而是乡亲们是不是人人过得舒心惬意。因此,甭管他获得多大殊荣都不会喜形于色、四处张扬,而是一如既往地埋头工作。也因此,他才成了东掌村1300多位父老乡亲们打心眼儿里佩服和拥戴的当家人。
审读《东掌村志》时,我们专家组成员曾去实地考察过。印象最深的不是村里绿树红花簇拥的别墅群,整洁有序的大街小巷,以及男女老少平和的心态和文明举止,而是那里年平均12的PM2.5数值,空气新鲜清新。
我第一次去东掌时,就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群山环绕的新东掌,从山顶、山腰到村子四周,再到村内的房前屋后,满眼都是树影婆娑、绿肥红瘦的迷人景致,那种绿的丰富感和立体感,直逼人的泪点。比起大都市人所谓的自豪感,心中真是感慨万千。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明白何为自豪。绿化覆盖率高达71.5%的东掌,在全国186万多个村级单位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一切,都是毕永刚2004年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人持续奋斗,用一滴一滴的汗珠换来的。“绿色卫士”称号不给他给谁?
初别大都市的喧嚣,山村之夜显得格外宁静,虫鸣蛙唱反倒清亮脆耳,活跃异常。奔波劳顿了一天的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夜里,不知何时下了一场雨,清晨醒来,天刚放晴。站在宽大的阳台上,凭窗眺望,远山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村里寂静无声,听不见公鸡打鸣。
树林草坪、亭台楼阁、别墅公寓、街巷小径,当宁静遇到山雨,优雅撞上和谐时,整个世界都会生发出一种傲人的光芒。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总是在无形中鼓舞着所有的生命走向未来,走向辉煌。
毕永刚曾去过云南考察,回来后他坚定了一个信念:不管搞什么建设,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合肥冷冻机。2005年春,东掌村委会开始进行6个自然村的拆迁并建,同步进行的就是荒山绿化、退耕还林。
尽管,那时的人们还没有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在植树种草和小区的建设中注重绿化,防止破坏生态、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却是东掌村支书毕永刚的一个不变的初衷。村民们也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因为他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土生土长的东掌人。心肠热、讲诚信,说一不二,一心为公,是村里人对于毕永刚人品的广泛共识。
当文化进入绿色的视野
毕永刚说:“过去,村里垃圾到处都是,路上的浮土足有一寸多厚。土路不像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雨天出行最难,一踩一个泥坑,没有高腰雨靴根本就迈不开步。”
一边说,他一边用手在小腿上比划了一下,告诉我那种雨靴的高度至少及膝。在他眼里,和谐就是绿色,绿色就是和谐。因此,所有农民旧习都与他的绿色理念背道而驰。如今,绿色是一种时尚,既然绿色食品、绿色安居、绿色出行等提法都出来了,人的观念和习俗,是不是也该朝着绿色转变?我想,在毕书记的心里,一定没少盘算过这个问题。
黎明听不见鸡叫,是东掌村不同于传统村庄的一个明显变化。其实,东掌村民的变化远不止于此。从土屋搬进别墅,从村民变为市民,从简陋贫穷的山村走向现代富裕的城镇,在中国的城乡一体化浪潮中,新老观念的碰撞最为普遍,也最为突出。
东掌村的节奏舒缓而悠闲。白天,看不见来去匆匆的人流,有的只是破窗而来的灿烂阳光和长驱直入的清新空气。老人们悠闲地散步,箱式水冷冷水机。自在是东掌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传统村庄里常见的光膀子、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种种恶习,在东掌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
晚上,文体广场成了欢乐的中心,大姑娘小媳妇们聚到一起,在舞台上唱呀跳呀,怎么开心怎么来。孩子们在健身区里溜旱冰、跳蹦床、玩压板,开心得像朵朵怒放的鲜花。恋人们则潜身于松山公园里你侬我侬,享受着美好时刻;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则安稳地坐在家中宽大的客厅里,收看着天南海北的电视节目。
每逢重大节日,文化广场上的环形喷泉会定时喷射。中心水柱足有几十丈高,四周是参差错落的阶梯式水花,层次分明。全村所有屋顶上的装饰灯也会齐刷刷地大放异彩,有种不夜城的炫目感觉。
毕永刚说:“每月阴历十五、十六月圆之时,村里会特意关闭所有的公共照明设备,让村民们专心享受皎洁的月光,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恩赐。”
当文化进入绿色的视野,与其相关的一切审美因素,都会分外地活跃和统一起来,如健康、清新、活力、美观、积极、平衡等文化内涵,都会通过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摇身变为一种共同的追求和自觉的行动。乡规民俗与心理需求,生活习性与大局意识,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也会表现为一种内在生态文明的强烈渴望。毕永刚对于绿色的务实追求中就包含着这样的内容。
一日中午,一场罕见的山雨来得异常凶猛。山风夹着密集的雨线,自西向东斜着身子,成群结队争先恐后轰隆隆呼啦啦地从窗前冲杀而过,绍兴模温机。这是我来东掌后见过的最大一场雨,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
但是,《东掌村志》里却存放着它们的档案,记载着它们的来历:东掌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多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六、七、八3个月,平均降水量为549.5毫米。1973年曾经创下年平均降水量774.3毫米的历史最高纪录。
一组有关冰雹的纪录也值得在此一提:1950年农历四月初九,天降特大冰雹,大者如拳头,小者如乒乓球,山上所放羊只无一幸免。房屋瓦片全被砸碎。一户办满月的农家,做饭大锅支在院中,锅底竟被砸破……
这些只是自然灾害的历史足迹,而东掌人新时代的建设,在《东掌村志》中同样有着清晰的记载,如村中如何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及东掌村实际,为实现村民祖辈心愿、为节约用地,而进行了各种建设。
回望过去,可以清晰地看到而今现代化且美丽富饶的新东掌,有怎样厚重的历史,东掌人幸福祥和的生活背后,又有怎样感天动地的动人故事。
他所痴迷的无边绿色
一大早,毕永刚就给我送来了一本印刷精美的《东掌村志》和一本由村委会编纂刊印的《东掌村全民学习普及读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小册子。
翻开这本小册子,开篇第一部分是“当代社会伦理道德简论”,其中包括当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时代背景、现代道德与道德环境、伦理关系与伦理实体等内容,虽然涉及的知识很专业,说的却是大白话。
毕永刚说,村里在德行操守方面,首先看重的就是家庭和睦,经常组织有助于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竞赛和表彰活动。同时,对对模范代表公开提出表扬并适当地发放奖品。这些受表扬的人,都是经过村民代表推荐,两委会把关审核,然后在村民代表大会和支部大会上投票,得票率在80%以上的人才能上公示名单。
大暑当日,在东掌却无需担心酷暑的驾临。这里的夏天,没有蚊子,没有雾霾,没有噪声,更没有那些与绿色无关的喧嚣浮华。清凉而惬意,宁静而安逸,东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避暑小镇”。
在青山环绕、绿野四合的东掌村,只要是休闲度假,以养神养生的平和心态住下来,认真感受这里扑面而来的恬适、宁静、淳朴、率真,那颗因为都市喧哗而躁动不安的心灵,就会迅即安静下来,发现从未发现的一切,就像我在东掌住下来后的当夜出行记下的真实感受。
“池塘里的蛙声惊人,山村静得能够听见自己的呼吸。远处,传来一个男人低沉而有力的咳嗽声,清晰得就像近在咫尺。这里的夜,寂静得如同一口深潭,孤独的生命在这夜中行走,犹如从空坠落而身不由己。浓浓的夜色把人与万物融合在一起,悄然浮现出大自然和谐、有序、井然的一面。”
毕永刚一直追寻着绿色之路,他还在其中增加了现代化成分:他要这山乡美点、再美点;他要乡亲们的小日子舒适点、再舒适点。因此,他要家家都住上别墅,户户都能“食有鱼,出有车”;他要老人们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他要孩子们都能有书读有学上;他要青年们都能把根留下,让一代又一代东掌人都来经营好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毕永刚热爱东掌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热烈。在他那憨厚、文静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强有力的爱的心脏。他的爱,完全融入到了这片洒过革命烈士鲜血、有过辉煌历程的乡土里,升华为他所痴迷的无边绿色。
相关的主题文章:


   布吉河全线遭污染

   实验型冷水机

   暗访:山东“草料”卫生纸潜入北京(组图)

   工业用冷水机组

   城市污水能否再利用?广东人大明年敲定

   北京发布新年首个重污染预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毕永刚的绿色追求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