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江苏迈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十五”:江苏迈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十五’期间,是江苏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在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上,这段话被与会代表一次次提起,成了引用频率最高的话语。
这五年,我们经历风风雨雨;这五年,我们喊响“两个率先”;这五年,我们见证科学发展;这五年,值得7400万江苏人细细品尝收获。
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又快又好”———
结构调整逐步“调”出新格局
“十五”时期,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迈向“又快又好”的发展新阶段。盘点“十五”,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异常兴奋:今年,全省GDP有望实现1.8万亿元,将比“九五”末增长83%,人均GDP有望达到3000美元,将比“九五”末增长79%;财政收入有望突破3000亿元,将是2000年的3.5倍!
在他看来,五年中,江苏经济质量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更值得庆贺:
生产力布局趋向合理。“从空间上看,四沿框架基本确立。沿沪宁线有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有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有加工产业带,沿海地区也有新的经济带”。
高新技术产业强势起跑,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今年可达25%。电子信息产业取代机械业,成为所有工业门类中第一产业。”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张坊说,“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3倍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去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754亿元,增加值118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出口331.8亿美元,占全省38%。今年,全省信息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300亿元。
地区结构喜见变化。省委、省ZF加大对苏北支持力度,“四项转移”为苏北振兴雪中送炭。五年中,预计苏南向苏北转移产业项目6700项、投资1800亿元,省财政预计向苏北财政转移250亿元,转移科技项目3000项、投入250亿元,转移苏北劳动力450万人。“苏北地区人均GDP,原低于全国水平,今年预计达到全国水平。”今年,苏北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全面超过苏南。这是省委、省ZF多年来希望看到的局面!而沿江开发,拉动苏中快速崛起。“今年,沿江地区GDP预计可达8675亿元,占全省53%,比沿江开发前提高5%。”
而一大批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重大项目建成,江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说,通过“十五”跨越发展,江苏交通设施冲到全国前列:从投资看,五年投入1500亿元,居全国第一,是“九五”的两倍;高速公路五年净增1800公里,总里程达2880公里,密度为2.8公里 平方公里,居全国省、区第一;五年投入196亿元,建成乡村公路4.2万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港口吞吐量今年预计超过7.5亿吨,万吨级泊位达到189个,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潘永和说,“四纵四横四连”高速公路网建成,呼应了全省“四沿战略”:沿沪宁线,有扩建的沪宁高速、312国道;沿江高速已建成三分之二;沿海高速南段已通车;沿陇海线,连徐高速通车。南京长江二桥、三桥、润扬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建成,以及苏通大桥、南京过江隧道开工,更是突破长江天堑,打破南北分割,加快苏中、苏北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进程。在苏南,适应长三角一体化,扩建、新建一批高速公路,江苏与上海已有双向22个车道相通。
开放型经济更上一层楼———
实际吸引外资超千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翻两番
“十五”期间,在我国入世、“非典”突至、多种生产要素约束等特殊背景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奋力开拓,再创历史新高。
用省外经贸厅厅长张雷的话概括,就是“两突破一翻番”:实际到账外资突破1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五年实现了翻两番;境外投资额实现翻番。
吸纳国际资本,向来被当作开放型经济的“牛鼻子”。“十五”期间,江苏利用外资始终处在一个漂亮的上升通道。2000年,新签协议外资10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到了2004年,全省协议外资和实际到账外资分别猛增至361亿美元和121亿美元,两项指标四年分别实现了翻三番和翻一番。特别从2003年开始,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两年超百亿美元。有260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江苏投资600多个项目。
利用外资的块头明显增大。放眼大江南北,旗舰型外资项目遍地开花。去年,全省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118个。今年以来,总投资20亿美元的无锡海力士 意法半导体项目、总投资8.75亿美元的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等“巨无霸”不断闪现江苏招商引资新亮点。
外资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提高和拓展。到2004年底,全省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000家,外资研发中心从2000年的10家猛增到80家,占了全国的12%。服务业当年新批外资项目877个。
苏中苏北地区后发优势日益凸现,是“十五”江苏利用外资的一大新看点。以去年为例,苏中地区协议外资增幅领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已占全省总量的18%,比上年提高近1倍。
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一翼,江苏进出口贸易“加速度”始终不减。一组数据,记录了江苏外贸惊人的发展历程:全省外贸进出口从1994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到2001年500亿美元,用了7年时间;从500亿美元到2003年跨越千亿美元大关,用了2年左右时间;而同样又是两年左右时间,到“十五”期末,江苏外贸将完成从10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的飞跃。与此同时,“十五”期间,全省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已占全部出口产品额的57%。
境外投资出现新的趋势。“九五”期间,江苏境外投资大多只是窗口型贸易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近年来,涌现了像汇丰羊绒、沙钢集团等一批境外生产加工和利用境外资源的企业,有的企业还将研发中心迁到国外。今年1 9月,全省新设境外投资项目109个,中方协议投资13299万美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记录。
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区域共同发展喜见重大突破
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三大区域各展所长,协调发展,成为江苏“十五”最亮的一道风景线。
苏州市市长阎立如此概括五年发展:经济在高平台上“又快又好”持续增长,社会实现和谐发展。今年,苏州GDP预计突破4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亿元,进出口总额1300亿美元……这一组数字令全国瞩目。去年,苏州GDP总量已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阎立更满意增长内涵提升:年财政收入从585亿元增长到近800亿元,增幅两倍于GDP增速;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占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民营经济快速崛起,企业数、从业人数、税收、固定资产投入,均占全市三分之一,成为苏州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底,苏州将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过去五年,是无锡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无锡从工业化初期迈入工业化中期,完成所有制结构转换,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领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GDP,年均增长14.6%;人均GDP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9%———这几项指标,预计今年分别是2001年的2.33倍、2.26倍、1.86倍、1.53倍、5.17倍……”今年底,无锡也将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三季度,4大类、18项全面小康指标中,有16项提前达标。
今年以来,南通GDP增幅首次跃居全省和长三角各城市第一。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2003年以来,南通经济三年三大步:2003年,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2004年,GDP增幅首超全省平均水平;今年,GDP预计达1485亿元、人均GDP超过1.9万元,均实现五年翻番。南通成为苏中崛起的领头羊,后劲源自沿江开发,源自利用外资“撑杆跳”,源自民营经济大发展。
作为苏北大发展的亲历者,盐城市委书记张九汉为老区“加速度”自豪:GDP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3%,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6%,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8%。今年,盐城GDP预计突破1000亿元,成为苏北第二个GDP过千亿的城市。“财政收入预计突破83亿元,是2000年的3倍多。”财政强劲增长,工业化立了大功。“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26.7%,较‘九五’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1000家变成2300多家。”整合国内外资源,培育“顶天立地”的现代工业,是盐城加快振兴的新路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5家落户盐城。10月底,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破土动工,预计总投资68亿元。到2010年,东风悦达起亚将年产汽车43万辆,年销售500亿元。盐城正向“汽车城”冲刺。今年,盐城产销汽车11万辆,销售收入100亿元,创利税8亿元。
只要引进外来资本,激活资源优势,苏北完全能跑得快。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说:2001年,邳州财政收入2.8亿元,今年预计达10个亿!GDP总量五年增加一倍。邳州一跃成为苏北强县。从渤海湾到浙江,从我国TW到韩国、日本、印度,邳州招商小分队在奔走。“五年中,全市新增3000多家工厂,分布于板材、石膏等资源加工领域。今年,全市工业已投入60亿元,七成来自市外。”
加快推进城市化———实现全省城市化率48.3%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十五”期间,江苏把推进城市化确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
如今,江苏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经过四年努力,到2004年底,全省城市化率达到48.3%。
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这样点评“十五”江苏的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聚速度加快,总人口的增长已经表现为城镇人口增长,乡村人口绝对规模由增长转为下降。”
盘点江苏“十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成果,最突出的表现在———
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全省城镇体系趋于合理。
江苏先后对9个省辖市的市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共撤消11个县(市)、3个区,基本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扩大了中心城市规模和发展空间。
苏锡常、南京、徐州三大都市圈规划均已完成。这是我国第一批由省级人民ZF批准实施的都市圈规划。13个省辖市城镇体系规划也已编制完成。
苏锡常区域供水已经实现了乡镇联网供水的预期目标。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工作和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全部接通了天然气。
住房消费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全省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3038.23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38.11%,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江苏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商品住宅、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供应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到2004年底,全省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了26.9平方米。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十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45.85亿元。到2004年底,全省城市用水普及率94%;燃气普及率91.98%;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9标台;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7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37.89%。
城市快速交通建设迅猛发展。总投资84.8亿元的南京地铁一号线已于2005年通车。总投资105亿元的南京地铁二号线也于2005年11月开工建设。无锡城市轻轨实施方案已经通过论证,即将组织实施。拟投资1300亿元苏州轻轨的规划顺利通过专家审查,已经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扬州市因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突出、人居环境优美,荣获江苏唯一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南京城区投入巨资,全面推进水环境建设和秦淮河综合治理,被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苏州市生态规划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论证。连云港首次进入国家最佳环境城市排行榜,名列第二。南通市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的排名跃居第五。
唱响“富民优先”———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刷新历史记录
富民优先,成为江苏“十五”经济社会发展交响曲中的最强音。
省统计局局长汤以伦说,“十五”是全省人民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今年7月,全省居民储蓄首破万亿大关,人均储蓄达1.35万元。这是“十五”期间,反映江苏富民状况两项重要指标的又一个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也双双快速攀升。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2%,比“九五”快4个百分点。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只有3595元,仅比上年增长2.9%;而到了2004年,一下升至4754元,同比增长12.1%,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确保广大农民增收,是富民工程的一大关键。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说,“十五”是江苏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理念创新的重要时期。通过逐步免征农业税、实质性启动城乡统筹,全省农民收入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终于改变,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千年“皇粮国税”在“十五”最后一年成为历史,全省农民获得32亿元的“礼包”。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开辟了新的致富空间。2003年、2004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2.2万人,预计今年可达50万人。今年1-9月,全省农民劳务收入6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劳务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
全民创业,成为富民工程的强力推进器。去年,全省新登记注册个体私营企业67万户,累计达到202万户,名列全国第一;从业人员811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企业数量、从业人员,都比2000年翻了一番。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五”期间,扩大就业成为全省各地富民的关键词。在省劳动厅,记者看到两条红线:一条一路向上,代表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另一条先升后降,说明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目前,全省城乡就业总量达到4480多万人,比“九五”末增加近82万人。
富民工程的稳步推进,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2004年,全省拥有私家车78.2万辆,而2000年只有18.94万辆,年均增幅42.6%。到今年9月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5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68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1.1%降到今年的36.5%。越来越多的时尚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到今年9月,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手机117.9部、电脑43.4台,两项指标分别超出“九五”3倍多。
按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监测,到2004年底,江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4.62%。
社会事业“领跑”全国———7400万人民是最大受益者
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十五”期间,江苏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让7400万江苏人民更多的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十五”教育战线的累累硕果,有目共睹。
2004年金秋开学之时,一项新的纪录在江苏诞生:江苏高校在校大学生首次突破100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其实,在江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取得显著进展: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预计到2005年底,将由2000年的68.50%提高到89.6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由43.79%提高到71.01%。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一项覆盖全省、造福4000多万农民群众、泽及540万中小学生的“三新一亮”工程,彻底刷新了江苏农村教育的面貌。今年9月,在淮阴区一所乡村小学里,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欣喜地抚摸着光洁的课桌,尽情享受着“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带来的喜悦。
“十五”期间,数千万江苏人民也分享了卫生事业大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向记者介绍了江苏的两项“全国第一”: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口覆盖率达84.5%,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五年里,全省农村又有1417.65万人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在全国各省区排名第一。
江苏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5年中,江苏投入了17.32亿元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到今年,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已全面建成。最近,江苏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刚刚通过国家考核,成为全国5个重点实验室之一,标志着江苏公共卫生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刚刚圆满落幕的十运会,凸现了江苏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围绕十运,江苏采取省市共建、市场运作的思路,建成了一批世界级高水准的体育场馆。4年来,全省体育场馆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超过了建国后前50年场馆建设投入的总和。十运会上竞赛总分、金牌总数两个第一,更标志着江苏竞技体育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珍爱环境、援助弱者、营造安宁———和谐江苏演绎精彩篇章
如果说,“十五”期间,江苏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丰硕的;那么,省委、省ZF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的则是更加科学的执政理念,其意义也愈加深远。
“和谐社会”,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和谐。
“对于江苏环保事业而言,‘十五’是历次五年计划中完成得最好的。”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告诉记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省委、省ZF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并召开全省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还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纳入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加以考核……
蠡湖,曾经是太湖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从2002年开始,无锡市先后投入6亿多元,实施系列治污工程。目前,蠡湖水质状况明显改善。国家环保总局专程到无锡召开现场会,推广太湖治理经验。
江苏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创建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建成或通过一批国家考核验收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和谐社会”,还体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在江苏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群体:380多万纳入民政部门救助的对象,他们的生活仍十分困难。”省民政厅厅长赵顺盘说,“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特别要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收入高的人群与收入低的人群的利益。”
为此,“十五”期间,江苏加速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一揽子救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的目标。截至今年9月,全省纳入城市低保对象达41.3万人,农村低保对象达85.5万人,农村五保对象20万人。五年中,省民政部门投入的社会救助资金总量达65亿元。
几个月前,当南京**区新篁镇敬老院五保老人陈爱红与另一位孤寡老人喜结连理时,她发自内心地说:“我们来到这里,一样都不用烦,吃的、穿的都是ZF给的,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社会的平安,亦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省委、省ZF2003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名为“平安江苏”的最安全地区创建活动。
全省各地在创建活动中构筑的“大防控”格局和“大调解”机制,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江苏的经验得到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整个十运期间,南京全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平安江苏建设的成效。
对于平安,公众最有发言权。据国家和省统计部门开展的一项公众安全感调查显示,群众对江苏社会治安作肯定性评价的占94.8%,位居全国前列。许多来江苏投资兴业的客商坦言:“治安环境是我的第一选择。”
相关的主题文章:
北风来 灰
铲除环境污
大型制冷机
澳柯玛李蔚-绿色环保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常德传获20
成为水系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