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海滨小城》 描述港城美景汕头桑拿体验报告
林遐(1921-1970),辛集市人,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开始写作,1947年考入南开大学,参加新诗社,主编《诗生活》丛刊。大学时代就在北平、天津出版的《大公报》《益世报》《平明日报》《民生导报》《新生晚报》等发表诗歌和文艺评论,深受文学青年的欢迎。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汕头桑拿体验报告1965年任《羊城晚报》社秘书长。著作有《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1979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为纪念他编辑出版《林遐散文选》。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sports/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200618/509a4c0ae2d8205564a901.jpg
1948年,林遐加入中国,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随部队领导机关从武汉迁到广州,不久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干事、东莞县委宣传部长、《南方日报》副刊部主任。1957年调到广东省委《上游》社当编辑。正是在1957年,林遐到湛江参观访问,随后乘坐汽车前往北海。在北海,他写下《司机》一文,开篇即云“由湛江到北海的长途汽车到八点半就应该开车了,可是八点四十分还没有见司机的影儿。”又提到“刚要开出湛江市时公中央有一只猪慢条斯理地走着”。同一时期,林遐还完成了日后著名的散文《海滨城市》。
在《海滨城市》一文,林遐描写了湛江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的景观,赞扬它那早晨的海天一色的场景,既有棕色的帆船、又有银色的军舰,还有白色的、灰色的海鸥、云朵,它们都被太阳镀上金黄的颜色。沙滩上有银色的鱼、青色的虾蟹,也有金的海螺,五光十色的海滩引人注目。林遐还注意到湛江城里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树,比如相思树、椰子树、尤加利树、凤凰树。“初夏,尤加利树飘散着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那么灿烂;乍看去,这座小城是被从天际飘落来的片片红云住了。汕头桑拿体验报告花开得太美丽了,使人不禁想起许多缥缈的、童话一样的、带着浪漫气息的故事。”其中凤凰花曾在解放前被选为湛江市花。林遐还介绍说湛江的花园有不少的人,街道异常整洁。
介绍完当下的湛江,林遐笔锋一转,谈到了湛江过往的痛苦历史。“旧社会曾给这座小城市涂了数不清的颜色。这些颜色是的。过去,这里有数不清的烟馆,有数不清的赌馆,有数不清的。”确实,湛江的前身是法国租借地广州湾,这里曾是三害(烟馆、妓馆、赌馆)泛滥的地方,有钱有势有背景的在此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林遐对于法国人的表达愤慨,并为新中国成立后湛江人民当家作主感到欣慰。“帝国主义者曾在这里强夺掠去过。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他们用人民盖起来的楼房。这样的洋房,有的,有白色的,像是童话里的一样。现在,这些为人民所占有。有的成了人民医院,有的成了工人俱乐部。五一节的晚上,这里曾开了舞会,参加舞会的是造船厂工人、渔具厂工人、手工业工人、干部、服务业人员。音乐是健康的,舞蹈的旋律是健康的。想起那些侵略者、压榨者,曾在这里,再看到今天这一景象,不禁使人微笑。”手工业工人俱乐部就是在1956年时由原同乐戏院改建而成。同样是在1956年改称为湛江专区人民医院的前身则是原寸金桥公共医院。
林遐继续描写湛江小城的黄昏,那些远航的渔民“曾沐过北部湾的雨,栉过北部湾的风,晒过北部湾的太阳。浑身上下都泛着健康的古铜色,只有牙齿是白的,眼球是白的。”他们回到小城,迫不及待去买新书,看电影,购买生活用品,理发,抽烟喝茶,“这些渔民,使这个小城市更活泼,更年轻,更有生气。”文章的最后,林遐以电影院的影片《上甘岭》的音乐来结束,静穆庄严而又悲哀的音乐使人们联想这座海滨城市的今昔,“心里有悲哀的泪,也有欢愉的泪”,但音乐人们的心,“使人更奋发,更想前进”。
林遐的《海滨城市》一文以优美的文字分别描写了湛江的早晨、黄昏,并在中间追述广州湾的历史,1957年的湛江尽管城市建筑仍留有些许旧时痕迹,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在古今历史的交融中,湛江充满无限的生机与魅力。
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sports/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200618/509a4c0ae2d8205564b502.jpg
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sports/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200618/509a4c0ae2d8205564c103.jpg
上世纪80年代左右,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海滨城市》改编为小学课文《海滨小城》,原文约1800字,为了便于小学生阅读,选取原文前面部分约500余字。至今,《海滨小城》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19课的课文。
课文《海滨小城》作为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课文如下: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海滨小城》描绘了海滨城市的一派美丽景象,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由于该课文是节选改编,改编者在《海滨小城》开头添加了一句原文并没有的话:“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这一句改编真是莫名其妙!由于林遐原籍省,而课文说作者家乡在广东。因此有的读者怀疑《海滨小城》的作者是广东籍作家秦牧,文章描写的是他家乡澄海的景观,这显然是不对的。之所以出现张冠李戴的误会,始作俑者就是改编者的画蛇添足。
可惜的是,虽然《海滨小城》改编自《海滨城市》,却未能注释这座海滨小城就是今天的湛江市,导致不少读者因向往着的城市不知为何处而感到。他们非常好奇林遐笔下的这一座“海滨小城”究竟是哪里?网络上有读者猜测“海滨小城”可能是广州、北海、三亚、湛江、电白、珠海、澄海或者其他城市?莫衷一是。还有读者在“百度知道”上提问:“小学的时候有篇课文名叫《海滨小城》,我想知道他所介绍的是哪座城市?另外它的作者是谁啊?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对那篇课文念念不忘,如果知道了是哪座城市,我真的好想去那里旅游一下!谢谢各位帮忙找一下,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类似的疑问不在少数。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读者,《海滨小城》说的就是湛江。
上世纪50年代末的湛江市街道干净,宜人,是全国闻名的花园城市。视察湛江,就说过:“湛江真好,卫生好,绿化好,风光好。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啊。”当下的湛江集全市之力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城市发展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马云乡村教师颁典礼继续在海南三亚举行,主要原因是马云认为乡村教师大多来自偏远山区,不少人没看过大海,因此他说“大海是最能激发想象力的,要去就去三亚。”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带给乡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而《海滨小城》作为数十年的小学课文,给数以万计的孩子描绘了湛江的海滨美景。欢迎各地读者前来湛江这座海滨城市,追寻儿时记忆,感受大海气息。
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sports/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200618/509a4c0ae2d8205564cc04.jpg
湛江市还是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湛江绿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60年10月,林遐再次到湛江参观调查,次年1月在广州梅花村完成了《湛江纪绿》一文。该文曾在《人民文学》1961年第4期发表,并收录进《山水阳光》一书。
文章记述他在湛江地委所看到的绿化取得的成绩。开篇写道:“一位我所尊重的朋友跟我说过:绿,是生命的颜色。但是,我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却在前两个月的湛江之行以后。”当时的湛江地委和湛江专员,辖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及其各县。因此林遐在《湛江纪绿》中提及高州县、两阳县、合浦县。“在合浦,当我们经过洪潮江大平原,正是黄昏。太阳把它一天所挥霍尽了剩余下来的殷红,地撒在这片大地上。同行的湛江地委第一孟宪德跟我们说:‘左侧有一条洪潮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不是山洪冲下来,就是潮水涨上来,没有一刻安息的时候。现在正在修一座大水库,想把洪水和潮水一齐管住。这洪潮江附近一片丘陵地带,称为洪潮平原,面积少说也有二十多万亩。过去,谁也没有心思在这里种东西,一任野草生长,人们把牛羊赶在这里来放牧,算是不这的。可是,现在你们看……’我们顺着他的手向前看去,只见,在这漫际的大平原上,长满了一人多高的小松树。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势如奔马,有的宛如游龙,有的直如利剑……而所有这些树,汇总成一派千军万马的雄浑无比的声势。”
林遐将湛江南三岛与电白博贺港相提并论,“当我们看了湛江市郊南三岛的灯塔防风林带、电白县的博贺防风林带以后,我又为木麻黄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种植木麻黄的人们的强大生命力所倾倒。南三、博贺,在过去,是白茫茫一片沙滩,这里不用说种树木,就是住人也是困难的。……解放以后,这两个地区几乎同时发起了沙滩植林运动。他们开始时,各种树都种植一些,但是有什么树能在沙滩下扎下根,经得住狂风吹,骇浪卷,潮水呢?他们经历了一次失败又一次失败。如果谁是意志不坚的人,想到过去的,想到这屡次失败,也许会对着沙滩,对着大海,长吁短叹了吧!谁如果这样设想,谁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人,再不是以前的人们;他们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成长起来,奋勇直前,不懂得低头的人们。……就是在这样艰苦奋斗的情况下,到一九五九年底,南三几年来一共造林八万多亩;博贺仅一九五九年一年,就造林五千多亩。湛江地委的同志们告诉我们:他们要把整个湛江地区沿海都植上木麻黄防风林带。”南三岛拥有绵长的海岸景观线,现在的南三岛东边有长达23公里,宽2-3公里的木麻黄防风林带,被称为“绿色长城”。正是得益于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植树造林运动。湛江的城市绿化建设稳步推进,通过添设绿道等举措打造自然舒适的城市宜人。
学者指出,林遐的散文深受朱自清、秦牧等大家影响,风格清丽,富有岭南地方色彩。叙事写人,总是满怀朴实之情,如数家珍,亲切动人。抒发感情,剖析事理,常常引物取比,娓娓而谈。他的创作高峰期在1957年至1966年间,1960年前作品以抒情为主,之后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从1957年的《海滨城市》《司机》,再到1961年《湛江纪绿》,这三篇散文恰好代表他前后文风的转变,不变的是他对于湛江的情有独钟的热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