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icv 发表于 2016-11-28 18:57:10

生活的意义 f1hvmsjg

我们每天都活着,但不是每天都活的有意义。或许我们每天的奋斗,都是为了寻求一种相对安逸的生活,但是当生活真的达到那种安逸后,我们是否就能幸福快乐?世上有一种动物--猪,它的生活可以说是最安逸的,大到住所、生死、配偶,小到吃喝拉撒,人们都为它设置好了一切。但是我们有谁愿意要过这种安逸的生活?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不同于猪,是因为人有思想。一个有思想的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应该只是安逸,如苏格拉底所言,宁在痛苦中提升,不在快乐中沉沦。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品德优秀、学业优秀,但是能让人幸福的因素不只是优秀。往往一些优秀的人更不能抗拒痛苦和挫折,成长中还有一样是最重要的--心灵,心灵成长的土壤是痛苦,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层层打开心灵之门,变得豁达、宽容。   

  我们听说过的北大高材生、中科院博士、海归博士、人大博导教授的事件,不是他们学业不优秀,也不是品德不优秀,而是缺少宽容的心灵,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不能破解一个个人生难题,于是焦虑、抑郁,最后导致悲观厌世。有的人看似事业有成,但是未老先衰,重病缠身。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中表述:“所有疾病都来源于不宽容,并且每当我们生病时,我们需要在心里默默地搜寻一下,看看谁需要被宽恕。”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张学良被蒋家父子囚禁52年,毛泽东三分之二的亲人死于战场,他们历经磨难,却都是长寿之人。所以,凡经一点挫折、磨难、就倒下的人,不能怨命运不公,而只能怪自己修行不够。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我们再爱自己的儿女,即便我们留给他再多财富,也不能让他避免痛苦。痛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源于物质上的贫穷,而是有源于精神上的贫困。应试教育中,太多家长似乎为儿女包办了一切,过多地关注了孩子的学业成长,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回到家什么也不干,只要好好学习就行。王小波在《一只独立自行的独》中说“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父母为儿女万般呵护,想尽千方百计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伤害,孩子与同学之间吃点亏、受点气就心如刀缴,害怕孩子长大了会懦弱。在温室中长大的花儿是经不起风雨的,可我们谁也不忍心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不要走弯路,可是世界上哪条道路是直的?通往成熟的路上往往铺满了坎坷和泥泞。经历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我们每一个人从小都应该珍视并思考每天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因为这些说一说白癫疯可以吃什么水果都是促进心灵成长的契机。   

  人生本来就是生老病死四个问题,生的时候我们无从选择,老、病、死后三样东西我们谁也不愿意接受,但是这些都仿佛不遂人愿,于是老的时候我们觉自己老的太快,病的太早,死太可怕。回避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问题,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悲喜,都要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只有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小的关系,才不至于积累成大的问题。   

  许多人生活的很不宽容,但是却死不承认,都觉得自己对别人很大方,但是大方不是宽容。人最不宽容的往往是自己,过于在乎自己的尊严、面子,以及别人的评价。圣人云:人生来都是受苦的,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人受苦的根源是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却又总是在满足一个个旧的欲望后,又生出新的欲望,所以苦无尽头。   

  生活的意义就是“尊重并接纳每天发生的一切”,就像鱼在大海里游走一样,一生遇到无数惊涛骇浪、巨石险礁,可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啊,没有这一切还称之为海吗?生活中,如果没有痛苦、挫折,还称之为生活吗?于是我们就该以从容的心态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悲苦喜乐,接纳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关系。   

  宽容是处理好一切关系的金钥匙,只有处理好一切关系才能让生活变的更有意义,比如,处理好我们与身边所有的人的关系,处理好我们与生老病死的关系,处理好我们的身体与灵魂的关系,处理好我们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关系通了,生活就自然顺了,变得有意义了。   

  要做到宽容,就要放下“小我”,活出“大我”,具有“舍我为人”的大爱。也只有这种爱能理顺生活中的所有关系,付出多少从不求回报。成功不仅仅是拥有多少,更重要的是我们帮助过他人多少,有多少人因为我们而快乐而感动而成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的意义 f1hvms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