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夜网_惠州蒲吧_惠州桑拿会所_惠州夜生活网论坛

标题: 层面高了心态好了 从参与规划环评条例意见征集看NGO [打印本页]

作者: zhF2p0fffp3    时间: 2018-2-9 18:29
标题: 层面高了心态好了 从参与规划环评条例意见征集看NGO
层面高了心态好了 从参与规划环评条例意见征集看NGO的新变化
环保志愿者杨东进入自然之友的网站,网站上《如何参与发表〈规划环评条例〉修改意见》的条目清晰地介绍了如何给《规划环评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这个条目被大家称为攻略。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提交。按照攻略指示图的提示,杨东在国务院法制办的网站上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3月末国务院法制办就《规划环评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起,环保民间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就立即行动起来,号召和帮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与早期简单地号召大家维护公共卫生和节约资源不同,环保NGO的参与正在走向国家立法和决策的更高层面;与早期参与时的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环保NGO更加成熟和理性。 为何参与? 通过现在的努力为下一步参与创造条件 与去年底《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时环保NGO态度的平淡不同,《规划环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了环保NGO的重视。 “我们这次之所以这么积极地参与,正是吸取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征求意见时的教训。”自然之友的项目负责人张伯驹说,《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征求意见时,在法律出台的过程中,环保NGO没有积极发出声音,让法律、法规更有利于公众参与。结果,片材挤出专用模温机,等法律正式出台后,发现公众的参与空间是有限的。而一部法律在颁布施行之后,却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有改动。 张伯驹认为,现在公众参与的热情在逐步提高,大家需要更多的参与渠道,需要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而这些都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如果不在法律、法规出台的过程中争取公众参与的权利,就会使今后的很多参与都很被动。“所以,经过很多反思,当我们知道《规划环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时,就觉得一定要尽可能地在前期积极参与,为下一步法律、法规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创造条件。” “我们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的公众参与更加合法,对NGO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绿家园的项目负责人窦丽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同时认为,“NGO一直都在讲公众参与,所以从自身来讲,更应该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地把握住任何一个能参与的机会。” 对于国家开门立法的做法,环保NGO非常认可。“有了这个渠道,就可以在合法的状态下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环保NGO的推动与立法部门听取公众意见的目的是一致的。”张伯驹说。 如何参与? 宣传、解读、指导、合作 专家在哪里,媒体传播的渠道在哪里,有意愿行动的公众在哪里?张伯驹说,要推动这项工作,就需要组织。 一次专门召开的碰头会让自然之友、绿家园、地球村等几家环保NGO走到了一起。对于环保NGO而言,这次征求意见也成了大家分工合作,联合起来共同组织、推动的一次重要活动。 宣传是第一步。“很多公众会对提出意见感兴趣,但是很多公众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消息。”张伯驹认为,一定要保证宣传的有效性,让那些有意愿行动的公众获得信息。 为了最广泛地传播《规划环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消息,自然之友利用自己会员制的优势给所有会员**了邮件,还主动通知全国各地的环保NGO,号召大家共同关注;绿家园运用举办记者沙龙积累的资源,给联系的记者发出关注《规划环评条例》制定的呼吁…… 解读是第二步。张伯驹认为,对于《规划环评条例》这样一个比较专业的法规,一般公众很难看懂。“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不知道这个条款确定下来后意味着什么,这些是需要解读的。” 张伯驹介绍,自然之友选择了公众参与、审查权、保密制度等几个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点,用相对比较通俗的语言进行阐述,对其中的利害关系进行详细解读。为了扩大解读的覆盖面,绿家园的记者沙龙专门组织了一期以《规划环评条例》制定为主题的讲座,邀请关注环境问题的媒体记者参加。环保NGO还特别邀请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利用网上直播的形式向公众进行讲解。 指导大家发表意见是第三步。“国务院法制办的网上意见征集系统非常好,但是很多公众还是不熟悉,找不到在哪里发表意见。”张伯驹介绍,自然之友专门制作了一套攻略,配着指示图,辊筒油温机,告诉大家应该点击哪里进入,如何注册,怎么提交意见等。 这次征集意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几家环保NGO之间的合作。“环保NGO必须发出声音,而且要让决策者听到这种声音,感受到这种声音的力度,这就需要组织这个声音,不让这个声音很微弱、很零散。”张伯驹说,而且,环保NGO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共同推动,形成合力。 与2005年圆明园湖底防渗事件时一家环保NGO发起后其他环保NGO声援不同,张伯驹认为,这次活动是几家环保NGO在策划阶段就共同参与,各取所长,分工合作。 有何困难? 法律条文与普通公众间存在距离 给制定《规划环评条例》这样专业性较强的法规提意见,对于一个普通公众而言,要把积极性落实为行动确非易事。 分析推动难的原因,张伯驹认为,一是制定《规划环评条例》这件事对公众直接利益的影响并不能直接体现,大家并没感觉跟自己关系密切,因此不能自然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和主流话题;二是公众不容易找到方便提交意见的方法,有的人不会上网,有的人上网后找不到在哪里提交;三是法律条文和普通公众之间的距离较大。“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同时让公众用相对专业的语言提出建议,对环保NGO是一个挑战。” “我们还要非常注意不能做引导。”张伯驹说:“不能我们想说什么就让大家去提什么,不能让公众成为传声筒。”他表示,环保NGO希望公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是做一种培训或者说普及。“可我们又不能去给公众上课,只能通过传播手段来推动。在这方面,之前并没有足够经验,现在我们也在努力探索。” 据国务院法制办的网站统计,目前,已经有500多人提交了意见,但是这个数字没能让张伯驹兴奋。“和经济有关的立法常常有上千人参与提交意见,二压一拼板电加热导热油炉,现在征求意见的时间已经过半了,人数还没有那么多,我觉得还需要继续推动。” 与推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不同,对于最后出台的法律是否能够采纳环保NGO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张伯驹倒显得很淡定。“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采纳是不确定的,但确定的是我们要努力推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些改变。以前很多公众不清楚自己可以参与到环境立法当中,但通过一次、两次……公众就能养成主动性和自觉性,热载体为高温导热油的电加热器。” 意义何在? 环保公众参与越来越成熟 环保NGO不是像早期那样为参与活动的本身而兴奋,而是进入了实质性参与。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认为,“这表明环保NGO走向了成熟,是特别好的现象。” 贾西津认为,在这次活动中,ZF和环保NGO都采取了积极倾听互动的态度。一方面,ZF的信息发布在开放态度、程序设置、时间提前量上都有进步,另一方面,环保NGO也积极主动地回应,平和地接受邀请,认真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这为NGO的参与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思考和路径,公众不只是有参与的理念,还有参与的行动,营造出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对于环保NGO联合行动的做法,贾西津认为,环保NGO之间的这种合作有助于理性地表达多元化的意见。“而且,每人一个版本很难形成统一,NGO内部的协调容易提出民间意见,这些意见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决策者对有没有采纳、为什么没有采纳就容易进行反馈,从而与决策者形成对话,而不是单方的意见收集。” 专业的问题往往涉及多方专家,贾西津提出,NGO面对一个如何与专家进行合作的问题。同时,NGO要注意意见的公正,不同专家的不同意见都应该吸取,让意见更加理性。
相关的主题文章:

  
   北风来 灰
  
   铲除环境污
  
   大型制冷机
  
   澳柯玛李蔚-绿色环保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常德传获20
  
   成为水系主




欢迎光临 惠州夜网_惠州蒲吧_惠州桑拿会所_惠州夜生活网论坛 (https://0752sn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