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夜网_惠州蒲吧_惠州桑拿会所_惠州夜生活网论坛
标题:
我跟书记下乡
[打印本页]
作者:
qrynhsegl
时间:
2016-5-5 20:51
标题:
我跟书记下乡
八十年代初,我在管局党委宣传部任科长。可能是因为建党60周年时,给书记写了一个讲话稿,他还比较满意的缘故,从那开始,书记下去搞调研视察工作,经常指名要我随同。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许多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书记是五十年代初从山东革命老区调干来黑龙江的,曾在好几个县当过县委书记,文革前就是行政13级,算是老资格了。
老书记是个工农干部,身宽体胖,典型的山东大汉,到我们局任职时已年近花甲。他那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平易近人的老“八路”作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有人给他总结,说他是“三个不讲究”,不讲究穿戴,不讲究吃喝,不讲究排场。我经常跟他下去,对这“三不讲究”深有体会。先说穿戴,很随便。他兼任局武装部第一政委,常年只穿一套皱皱巴巴的绿军装,有时候还敞着怀。就连召开大会也是这套“行头”,于是有些讲究的人就觉得太没“派头”。下基层随身带的也很简单,总是挎一个军用黄书包,装着老三样,笔记本、牙具、石林烟。说他不讲究吃喝,在全局也是出了名的。我跟他出去那么多次,就是“四菜一汤”,从来不喝酒。所谓“四菜”,也都非常简单,少不了他最得意的大豆腐和大葱蘸酱。时间久了,下面的人都知道书记好伺候,不用特意准备,招待食堂有什么吃什么,能吃饱就行。我们这些随从也只能跟着将就,想吃点好的也不敢吱声。有一次冬天到普阳农场,那是个新建场,食堂大厅特别冷,滴水成冰,农场吕书记陪我们在厨房面案子上吃了顿午饭,至今难忘。再说不讲排场,他不喜欢前呼后拥,历来轻车简从,坐着四面漏风的北京吉普车到处颠儿。夏天跑田间灰尘特别大,个个灰头土脸,有时候不得不在路边拽几把青草,塞一塞缝隙。下农场经常不提前打招呼,好几次弄得农场领导措手不及。那时候农场条件很差,哪像现在都有豪华宾馆,大套间里又是席梦思大沙发,又是洗手间。我们住的招待所只有钢管铁床,一翻身吱嘎吱嘎直响,连个电视都没有。王书记不打麻将不玩,到了晚上不是谈工作就是闲聊天。困了他也不洗漱,倒头便睡,我这随从倒是省心省力,连洗脸水洗脚水都不用打了。要是冬天,有的招待所取暖条件差,常常夜间被冻醒,早上起来洗脸毛巾都冻硬了,书记好像从来不在乎。
我跟书记跑了将近两年时间,去了很多地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住在农村。
那是从二九零农场回来的路上,书记临时起意,他说“今天我们不回去了,就到前面的集贤村住下”。我问为什么要住那地方,连个招待所都没有。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不知道,那些农民对我有恩啊,挺想去看看他们”接着,给我讲起了他在文化大革命的遭遇。书记原是绥滨县委书记,文革中被后,下放到集贤村劳动改造。朴实的农民没有因为他是“走资派”就难为他,而是尽量给他找一些轻活干,夏天让他到瓜地看瓜。有一天他赶着牛车去卖香瓜,瓜没卖成,反让一些小青年给抢光了。村干部不仅没批评他,还一个劲地安慰他,让他十分感动,至今念念不忘。
这是我第一次住东北农村,他们的条件更差,和农场没法比。大队部在一座低矮的草房里,屋里是南北大炕,看哪都觉得不顺眼。听说老书记来了,村干部和老乡闻讯而来,很快就挤满了一屋人。只见书记像到家一样,熟练地上炕盘腿打坐,和老乡们一起卷着“蛤蟆头”(烟叶子),边抽边拉起家常,其乐融融,说到高兴处便一起哈哈大笑。[url=http://www.aya
工业火灾损失较大
-yujia.com/lzcbnr/m/3584.html]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url]整个屋子抽的乌烟瘴气,把我呛得直咳嗽。看时间不早了,村支书说:“老书记难得来
一是询问有应声
一回,今天别走了,正赶上开江,尝尝开江鱼吧!”老书记一改平时的严肃,满脸堆笑,“好呀!今晚就住这儿了”。当天晚上,老乡拿出了看家手艺,炖江鱼、杀生鱼、蘸酱菜、小鸡炖蘑菇,喝的是当地“小烧”,好不丰盛。这是我们在下面吃得最好的一次,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书记喝酒,第一次看到他和农民在一起推杯换盏,如此随便放松。我们连吃带喝,边吃边唠,一直到很晚。正在我发愁晚上睡哪儿,只见几个老乡抱来了被褥,说炕已经烧热乎了,就住在这吧。大家散去,我心里直犯嘀咕,会不会有虱子呢?再回头一看,书记早已酣然入睡,我也只能入乡随俗,硬着头皮躺下。等我钻进被窝才发现,我的担心实在多余,人家抱来的被褥全是新的。这让我有些愧疚和感动,借着酒劲,那一夜睡得特别香。
跟书记下基层,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让我知道了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干部,懂得了如何和群众打交道。多年以后,自己走上领导岗位,经常会想起老书记的身影。
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欢迎光临 惠州夜网_惠州蒲吧_惠州桑拿会所_惠州夜生活网论坛 (https://0752sn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