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夜网_惠州蒲吧_惠州桑拿会所_惠州夜生活网论坛
标题:
汪口爬向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宝芳丞bi
时间:
2016-5-12 08:09
标题:
汪口爬向山
汪口古村,聚集了俞姓家
搜狐快站是搜狐重磅打造的产品
族。可是为什么不叫俞村而叫汪口?因为村口有一弯碧水。江湾水与莘水在这里汇合。绿汪汪的水清澈见底,在村落两头,各有一座桥。村子对面还有一座山像帽子一样。桥与山,一顶官帽和帽翅啊。这座名为向山的山,像一座屏风,护佑着整个汪口村。
汪口最大的看点是儒与商。青石板小路一路延伸,从这头到了那头。村子的建筑形态是头枕高山,面对流水。十八条小巷从十八个码头顺势往上。柴薪巷、四通巷、桐木岭巷、汪家巷、坊巷、夜光巷、油榨巷等,看名字就知道功能。介绍说还有六十多条弄堂。这石板路,右边是水,左边是山。小巷子穿过石板路,一直到河边的码头。真的,今天看起来只是安静古村的汪口,曾经是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还是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的水路,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的码头。在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真的想不出来!
这样一条商业重要地,今天却没有被过度开发。我们漫步在古老的青石路上,看到村民们闲闲吃早餐,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聊天。这可是千年古街!那些小巷子里,有大夫第、养书屋等,稍不注意就滑了过去。而“一经堂”、“懋德堂”等建筑,显然都与孝子相关。这些古老建筑,有点仅剩名字,有的还有存留。还有小巷子,当年的功能可是商业交流。像柴薪巷,介绍说主要买卖柴草。我们走进去试试,很难想象膨大的柴草怎样交易!
很快走到村子另一头,隐藏的宏伟果然有。俞氏宗祠。汪口的创始人叫俞杲,是宋朝大观年间朝议大夫。祠堂包括花园、书院,总占地面积一一一六平方米,是“中轴歇山式”建筑,由三进和两个相连四合院落组成。前后两进各五间,中进三间。它用木板卷棚做顶,青石板铺地。祠堂最大的特点是细腻的木雕工艺。深雕、透雕、缕空雕的技艺用在梁枋、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驼峰等处,使得雕刻的人物鸟兽和山水花果鲜活了一般形态逼真。
俞氏宗祠前,我们过桥,去看看向山。向山不算高,不是名山。可是,它是汪口人最为看重的山。从青石板路看过去,那座山我们不以为然。可是真正开始以后,虽不能用雄关漫步来形容,依旧让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苍绿的山里面,没有游人也没有行人,只有我们两个。没想到在旅游热点,还有这样清净的好地方。这也是汪口最大特色之一。
向山上,随处可见的古木,基本上不认识。即便它们枝繁叶茂,有很强的辩识性,我们还是只能认出极少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珍贵树木,旁边有介绍牌。两三个人合抱的树,在向山上是孙子辈。高浓度的负离子让我们的登山之路充满了清新快乐。春天的鸟儿在林间欢唱,为新春和爱情讴歌。古人说“鸟鸣山更幽”,我们不敢大声交流,唯恐破坏了山的宁静。
三分之二处,遇到一对比我们年老的夫妻。他们向我们打听路况。这对上海老夫妇,笑
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称这样一座山在上海就是金疙瘩。可不是嘛。这样的青山绿水,在每天雾霾的都市,是千金买不来的宝贝!有人了。我们看到当地人在山里捡柴火。枯死的老树枝,是柴火大灶的必须。很多当地饭馆打
市教育局指出
出来的招牌就是柴火灶。我细细看了看,那位果然只是捡柴火,没有一根树枝带有生命。
从山上看汪口村,看碧绿的水,看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码头,颇有意趣。那个汪口人最引以为豪的“曲尺堨”码头平渡堰,我们居高临下看得清楚明白。南端靠岸,北端堰堨头向上折成曲尺形,离岸空出六米宽的舟船通道。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平渡堰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的矛盾,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杰作。它的设计者,不是水利专家,而是清朝雍正年间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古人学习不分文理,兴趣使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一证明!
下山,经过村口的桥,回到景点起始处。这时候,时间正好,大量游客进来了。我们,玩了点又爬了山,赶紧撤!
欢迎光临 惠州夜网_惠州蒲吧_惠州桑拿会所_惠州夜生活网论坛 (https://0752sny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