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木兰,一个时代的宿命

[复制链接]

1307

主题

0

好友

4245

积分
级别
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22: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木兰祠了。   

每次驱车回老家,从高速上看到木兰祠的标志,我总涌起一股敬仰之情,这位在豫为贯彻落实中省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会议精神剧里传唱甚广的女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传奇,后面的故事又是如何,总驱使我一再地想探个究竟。   

木兰祠,又名忠烈将军祠,座落在河南商丘虞城木兰镇,是纪念花木兰的祠堂。走进文化广场,大院里,有一蹲木兰戎装跃马石雕塑,可以看出这位女英雄当年的飒爽英姿,对面则是毛泽东手书的《木兰辞》诗壁,其雄浑的字体,让人叹服。而走进木兰祠,一左一右,可以看到两通祠碑,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受封确认及《木兰辞》全文。往前走,祠堂正中,是身穿黄金铠甲,戴黄褐斗笠,披果绿战袍的木兰戎装像,两侧,则是“木兰出征”和“木兰返乡”群塑像,墙壁上,是围绕着《木兰辞》所做的系列连环画,也就是上学时书本上所告诉我们的故事。   

花木兰,是国人心目中的女中豪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本该女红的她,却“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为什么呢,只因外敌入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而她呢,“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奉行忠孝的她,从容地披上了男人才该披挂的铠甲,代父从军,走上了杀敌之路。   

花木兰,一路上风餐露宿,黄河的水啊,阻隔不了她的征程,胡骑的嘶鸣,让她愈发的英勇,好在她少年随父习武,尽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她,竟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打败入侵之敌后,她竟凯旋归来了。   

作为有着赫赫战功的勇士,她本来应该享受荣华富贵,甚至衣锦还乡,可面对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她却以“木兰不用尚书郎”而一口回绝了,她的理想很明了,就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想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过一种田园生活。   

木兰的品格,无疑是值得学习的,不慕名利,不图虚荣,只想陪伴自己的爹娘,可她想的有些太简单了,战事结束,并不意味着危险消除,当她“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时,她万万没有想到,女扮男装,她是英雄,一旦恢复女儿身,却是悲剧的开始。当天子想把她昨日记者获悉纳为妃子的时候,不愿“伴君”的她,选择了拒绝,可她女扮男,却犯了“欺君之罪”,万般无奈,木兰选择了,一代忠烈才女,却落得了如此下场,实在让人唏嘘。   

在男尊女卑的古时中国,花木兰的命运也许是必然的,以她一个弱女子,根本撼不动庞大的国家机器,“君臣纲”亦是宿命,可她又不想随波逐流地追求所谓的锦衣玉食,因此,她只能以死来抗争。花木兰的家乡、出身、结局,众说纷纭,本来就是一个谜,但她充其量也只是古时女子的一个特写而已,“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作为女英雄的花木兰,她也难以改变自身的命运。   

在封建社会,是讲究“忠君爱国”思想的,可话又说回来,谁又来爱老百姓呢?老百姓犹如棋子,只不过是统治者的政治工具,随意摆布而已,用时如棋子,“弃之如敝履”,这难道就是老百姓所谓的命?这种命,实际上,是一种“蝼蚁命”罢了。   

透过花木兰的一生,亦可看出彼时中国的悲哀,国家是国家,百姓是百姓,它们交集极少,更多的是各走各的道,如果有交集,那也大多是侵犯,这也许就是晚清外国入侵,在清军抗击时,一些当地老百姓无动于衷看热闹,充当“看客”的原因,谁来统治这个国家,对于统治者眼中的“贱民”而言,都是一样的,只要能吃饱肚子,一切皆可隐忍,中国人公共意识或群体意识的缺失,也许这也是源头之一。   

在木兰祠对面,是一座干枯的池塘,一旁,就是花木兰及其父母的陵墓,站在木兰高耸的墓前,你会联想到那个奋勇杀敌的一代巾帼英雄,可谁又能知道,她的结局,竟是这样的悲催?   

太阳,渐渐西坠,快要走出大院时,我看到木兰祠院墙里正伸出一树树的高大白玉兰,此时,它们随风招展,开的正艳,那一朵朵洁白而灿烂的花,多象忠烈的花木兰,在和煦的春风里,正绚烂地绽放。   

   

2016年4市会主任程茂红月2日虞城营廓木兰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惠州夜网论坛 (www.0752snyw.com)  版权所有
官方QQ:2030314199  邮箱:2030314199@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