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的巧巧饭

[复制链接]

1247

主题

0

好友

3787

积分
级别
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14: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不由得想起儿时的巧巧饭。   

  那些年,孩子们几乎都要做巧巧饭,似乎有这么一种风俗,男孩子七岁这年,必须做巧巧饭,(巧巧饭也叫七巧饭),而且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远远近近的家乡人,都会在这天聚一聚,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性别的局限,大人孩子多数都做巧巧饭。   

  来临前两三天,我们就开始打算着怎么做巧巧饭。我们七八个伙伴当中的家长们,性格是很不一样的,我们要考虑考虑在谁家里,大人会比较喜欢,但通过开展探访金华最美工匠足迹活动多数的时候是在长青家里过。因为长青的家里房子多,土炕大,能容下我们这些调皮的毛孩子。长青家里有五间低矮的土坯房,最东头两间一口,再往里全是里间套里间。每一间里都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窗口,扣着好看的棂子,屋里很阴暗。东偏房和西偏房分别是长青的奶奶和爹娘住着,在两间北屋里盘着一盘大土炕,炕边有烧柴草的锅头,就算是长青家的厨房。我们就在这两间屋里做巧巧饭,长青的娘也是在这里给我们焖饭煮鸡蛋。   

  到了的前天傍晚,我们几个伙伴穿上新年刚刚脱下来的新衣服,挎上箢子,拿上茶杯或者小碗,到每个人家里敛米,敛两个鸡蛋,或者敛面,敛上一小把韭菜。米和面在杯里一平下,鸡蛋有大有小,在意的要写上名字,长青娘就笑着戳我们的额头,人小鬼大,孩子们做个鬼脸笑着就跑开了。敛面和敛韭菜的是包水饺,敛米就是焖饭了,但两个鸡蛋都少不了。无论是包水饺还是焖饭,都得劳累长青娘。   

  长青娘很热心,她喜欢我们在一起说说笑笑的那股童真,有时会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在她家里做巧巧饭,觉得玩的开心随意。在西屋南面有一处不大的空地,土坯院墙边竖着一些玉米秸秆,这是农村人为阴雨天准备的柴火。空地上长着几颗杨柳树,一个秋千几乎常年在那里荡悠着,这个小小的秋千,记载着我们多少的欢声笑语,诉说着童年无尽的欢乐。   

  街道上的大秋千,我们小孩子是争不到的,大人们也会嘱咐,不要自己到大秋千那里去,怕不小心被碰到。晚饭后,我们先在自家秋千上荡悠个够,再到屋里围着桌子插字。就是自家地里种的葶杆,就是高粱穗下面的那个最细的地方,用刀子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把芦苇的皮削成针的样子,把莛杆插成“工”,“农”,“兵”,“商”,“医”,“师”的模样,大约一人插一个。最后,长青娘还要多插上几个。她不识字,也不插字,她插了一副眼镜,或一个听诊器,还会多焖上几碗饭,怕我们吃不饱。然后,我们借着微弱的一轮弯月,在小小的秋千旁,轮流讲着有声有色的故事,或在长青家一间接一间的里屋里藏猫猫。就是预先设定好一个为“家”的地方,一个人在附近守着,其他人都藏起来,趁着看家的人不注意时去摸家,如果摸到“家”,就算赢了,如果没摸到,反而叫看家的人摸头一下,看家人就赢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见证了我们对家的守望与依赖,我们玩的特别开心。那记忆中的巧巧饭,其实就是一种对故土、对乡情、或少儿时期美好回忆的眷恋与怀念。   

  午夜时分,我们也玩累了,都打着哈欠上炕睡觉。我从小就有个换了地方紧忙睡不着觉的习惯。我们家乡也有个习俗,最早醒来的那个人,要偷偷地给伙伴留个“记号”。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还不如现在就动手,于是我悄悄起床,从据不完全统计锅底上抹了一把灰,在他们的脸上抹了两把,又悄悄地躺到被窝里,装作没事人一样。大约四点钟,长青娘就起来煮上鸡蛋,焖上饭,她一边煮饭,一边喊我们起床,等我起床穿鞋时,只觉得鞋里湿漉漉的,刚想查问,看到伙伴们脸上的记号,不由自主地笑了。等香喷喷的米饭端上桌,长青娘把早已插好的字样插到米饭上,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端起那碗米饭,然后灭灯,让孩子们依次的摸,谁摸到“工”,谁长大了就当工人,谁摸到“农”字,长大了就当农民,以此类推。长青老是等到他们都摸完了,才去摸我们剩下的那几碗,长青娘会专心为他放着一碗或者两碗,她希望长青摸到那副眼镜,或者听诊器,在她的心里,戴眼镜的就是大学生,识很多字。摸到听诊器,就会当医生,医生职业好,永远不会失业,就是个铁饭碗。然后,点上蚕豆一样的煤油灯,不管摸到了什么的,都在灯下定格。这时,大伙都七嘴八舌地说着谁摸到啥以后会怎么样。其实那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对于这些事是很懵懂的,他们只管疯玩,像是错过了就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们都沉不住气地端起香喷喷黄橙橙的米饭,急的往嘴里扒拉,没等我们吃完,长青娘就端过多余的那两碗,给我们分开吃,一直撑得“嘚嘚”打嗝才住嘴。这时,长青娘会点上一炷香,向着土锅台一边墙上的灶王,双手合十闭目祷告,祝愿孩子们长命百岁,健健康康,长大后会有出息。祷告完毕,孩子们一窝蜂般地来到秋千架下,悠悠荡荡,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惬意。   

  到了八零年以后,那时我们已经十四五岁,对于的那种思乡情节和做巧巧饭的那种热情,就像陈年老酒,愈来愈烈,越来越让人向往。记得那年,阳光明媚,春意尚暖,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拿上逮鱼的工具,看上一个有鱼的场子,迅速地拎上一道泥巴堰子,一桶一桶把水泼干,野生的鱼虾会乖乖地游进网里面。然后焖上一锅地地道道的麻大湖地方特产名吃,那时我们会学着大人们,斟满一壶串香白干,装五作六的划拳行令,直至东方大白,我们才依依不其实这部分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动手能力很强舍的来到秋千架下,荡一个随心所欲的梦……   

  不管在怎样的岁月里,那些令家乡亲人魂牵梦绕的儿时趣事,总是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那些情真意切的情感,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在童年的记忆里,那种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咀嚼出颇多的滋味,一直萦绕在鼻息,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惠州夜网论坛 (www.0752snyw.com)  版权所有
官方QQ:2030314199  邮箱:2030314199@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