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点点知天下,平台殷殷诉衷情

[复制链接]

1307

主题

0

好友

4245

积分
级别
8 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02:5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手机对于人们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不说别的就说说手机微信,已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赋闲在家,思念着老同学、老朋友,常常有不少的交流,平时喝茶聊天,外出旅游,琴友合奏,各种聚会,都有微信做为媒体来联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除了朋友圈外,为了方便联系,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了不少的群,这些群,各有特点。我也参加了我们的同学群,这时里,热闹非凡,有不少的故事。我们这个群,是电大中文班的同学组成的群。去年五月,同学毕业三十周年活动,到北海的涠州岛活动,为了方便联系而建立的。我们这些电大同学,正好是在文革时被耽误了的一代人,当年考上来时有的是老三届,也有除老三届外历届去插队的知青,有的是高中毕业不久考不上正式大学的年轻人年龄相差较大。大家推选了年轻而有着活力的青鸟做为群主。同学群的建立,使大家的距离拉近了,同学情更融洽了。   

  在微信中大家有很多的交流,如生活的思想的交流。更多的是分享时事新闻,尽知天下之事。还有就是微友们分享自己的原创,如诗作,书画,生活剪影,还有发起话题讨论,等等,大家的距离都贴近了。久不久还会爆发口水战。有的人在微信的表现,真的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有一位同学蒋老师,在大家的印象中,是那种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毕业几十年交往也不多,谁知道在网上却成了愤青,虽然他今年刚好退休,有不少口水战都是他引发的。那天我打好微信,很自然第一时间就进入了同学群,正在阅读同学们分享的时事新闻,看到他在微信上发起了话题。他说的是怀念小时候读书的小学,引用了当年小学生的一个顺口溜:一小二小煮米粉,三小四小吃米粉,五小六小冇顶瘾。又说那时古定小学叫贵族小学,看不起其他学校,我们就编歌来气他们。遇上各校一起搞活动,见他们我们就喊着唱,跳起来唱。这就是童年。这时天奇说,错,古定小学不是贵族小学,只不过历史悠久而已。我一介平民也就读这个学校。除古定,二小,大北三所小学,其余为附城农村小学,故有些眼红,其实这些儿歌,我们也唱的。没有贵贱之分。蒋:官方肯定没有命名,但民间有此说法。关键是一小的学生对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就象现在重点班学生对普通班学生一样,有时还有口角。红秋风即我也来说,那时候被称为贵族小学的是东小,东方红小学即现在的东成小学。东小的学生,许多是地委子弟,古定小学是历史名校,当时平民和干部子弟都可以可以就读,基本上按地段。古定小学有着较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仰望这是事实。古定与东小其差别在于东小有权贵之气,古定有学范风度。现在是时过境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时不少同学加入了讨论,古定演白毛女,东小演红色娘子军,古定乒乓球厉害,东小排球利害。桂叔说:太熟悉了,白毛女娘子军,听到其旋律,都忍不住比划两下,古定还出了个梁戈亮。明说我们演白毛女时全地区都来观看,东小没有这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对本公告保留解释权个待遇。红秋风说乒乓名将梁戈亮就是是穷人的孩子。   

  天奇接着说起贵族小学的由来,城区小学一直无贵族小学之说。城区适龄儿童基本上是就近入学,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普通居民;也沒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即使是古定或二小,几乎没有家长要争送子女读这两所小学。到了60年代,为了解决地直机关单位(这是关键起因)干部职工送孩子入学路远的困难,而兴办了东门小学(今东成)。办学的条件也不是特殊建设,校舍亦普通,入学条件也大体实行就近入学之原则。由于六几年阶级斗争政治走向逐渐抬头,特是四清前后,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上开始有称东小为贵族学校之说高唱学习雷锋的歌曲散发学习雷锋的宣传册。之后,这个桂冠也未转换给那个小学,东小贵族小学之说也逐渐淡化。到了改革开放,私人办学,又才有人称私立学校为贵族校之说。这就是历史和事实!想不到回忆小学煮粉的儿歌,也会误说古定为贵族小学,让一个最负盛名的百年名校蒙冤。今特翻开历史,给众人一个明白,给启蒙我开智的母校一个清白而已!   

  红秋风说,?这个话题真有趣。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了,尽管角度确有不同,或有偏差,但童鞋们勇跃发言,一个个鲜活形象在涌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的AB角、宣传队不用劳动!特别谢谢话题发起者运诚,更要感谢捍卫百年名校的天奇!希望我们的话题常有常新!   

  还有一次值得说一下的就是关于知青的话题。也是蒋老师发起的话题。下面将聊天记录录于下:   

  蒋老师:我看了知青的一个片日常生活习惯与慢性咽喉炎的防治有很大关系子,我睡醒午觉后躺在床上看,一直到天黑。十万十六七岁的热血青年,投身到祖国南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十年后他们离开时说诅咒那地方,撒尿也不朝那方向。四十年后他们常说惦记那地方,那地方发生什么灾难他们比谁都着急。现在,他们对记者说要感谢那段生活。对着镜头谈感想,一个个老男人老泪纵横!我也当过知青虽然没有他们那么苦,也受过那种生活的磨炼,也觉得应该感谢那段生活。不为别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苦,那甜你感受得尽吗?   

  映山红:难忘的岁月,值得回味。   

  天之蓝:知青下乡,是特殊历史为那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道路,在这条特殊的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一是他们同当地群众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他们更多一些人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坚毅的品质。上山下乡已经远去,知青也慢慢变老,惟独这段历史,与知青相随,四十年过去世事多变迁,变的是我们的容颜,不变的是知青特殊情感,对那片曾经付出辛勤的热土是知青的梦萦魂牵。   

  生哥: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没有逆境磨炼,那有后来的坚韧。这就是我们大多数知青的收获。   

  (本来话题至此应有一个好的收局了,但蒋老师意犹未尽又再发议论)   

  蒋老师:你们所说极是。那段生活很值得回味,现在不少知青说要感谢那段生活,这应该是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生活之后的由衷之情,但其中的缘由是说不清道不白的。人们之中到头来很少有骂毛和诅咒社会的,是他们都那么心胸宽阔还是他们真正感受了那段生活给他们的整个人生带来了什么好处呢?(蒋的这话在于想进行青春无悔的讨论)   

  生哥:从国家来说,党中央的决议就是评判标准。个人来说,我们本来应有更好的学习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正文处无须添加标题、作者、联系方式等,已帮您删除。  正文处无须添加标题、作者、联系方式等,已帮您删除。 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惠州夜网论坛 (www.0752snyw.com)  版权所有
官方QQ:2030314199  邮箱:2030314199@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